8月30日,工银瑞信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总经理高翀因 工作调动离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赵桂才代任总经理职务,代任日期2025 年 8 月 28 日。
2025年8月30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宣布总经理高翀因工作调动离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赵桂才代任总经理职务,代任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
据公开信息,赵桂才于1990年加入中国,拥有超过30年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他曾先后在工商银行总行多个部门担任管理职务,2013年至2016年期间担任工银巴西执行董事、总经理,2016年至2020年任工银租赁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2020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离任总经理高翀于2021年7月加入工银瑞信基金,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在其四年任期内(2021年7月22日至2025年8月28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实现稳健增长,公墓资产规模从7183.33亿元提升至7951.74亿元,增长768.41亿元,增幅达10.70%。
高翀任期:工银瑞信基金资产规模增幅10.70% 指数与债券产品表现亮眼
Wind数据,2000年7月至2021年7月,历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办公室副主任,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党委委员;2021年7月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
工银瑞信基金高翀任职期间(2021年7月22日至2025年8月28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实现稳健增长,总规模从7,183.33亿元提升至7,951.74亿元,增长768.41亿元,增幅达10.70%。这一成绩反映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品策略的有效性。
从产品类型来看,不同类别基金表现呈现显著差异:指数型基金(概念类)和ETF成为最大亮点,规模分别增长205.86%和367.78%,其中非货币ETF规模从157.07亿元大幅提升至734.73亿元,显示出被动投资策略受到市场高度认可。债券型基金表现强劲,规模增长518.53亿元,增幅28.88%,成为规模贡献最大的产品类别之一,反映其固收投资能力突出。
股票型基金稳步增长,规模增长26.10%,混合型基金规模大幅收缩,减少535.87亿元,跌幅达48.68%,可能与市场风格转换和产品策略调整有关。货币市场型基金保持稳健,规模增长12.57%,继续成为公司规模压舱石。创新产品领域进展显著,另类投资增长191.88%,QDII增长157.77%,FOF基金增长41.78%,REITs产品从无到有达到63.02亿元规模,表明公司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从业务结构看,公司非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更加均衡。开放式基金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封闭式基金特别是REITs产品的设立,丰富了产品线布局。
总体而言,高翀任职期间,工银瑞信基金在指数化投资、固定收益和创新产品领域表现突出,虽然混合型产品面临挑战,但公司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仍实现了稳健增长,展现了多元产品线的协同效应和抗风险能力。
今年以来高管变更频发:涉及112家基金公司258人 年内超70家机构董事长总经理更迭
基金行业高管变动延续高流动性特征。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30日,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8月29日,今年以来基金行业高管变更频繁,涉及112家公司发生258人,其中董事长涉及33家公司64人,总经理涉及27家基金公司52人,其中不乏行业头部机构。
总经理变动方面,多家公司完成新老交替。易方达基金刘晓艳于今年3月离任总经理职务,由吴欣荣接棒;招商基金徐勇于5月离任,由钟文岳接任;华泰柏瑞基金韩勇也在5月离任,由贾波代任总经理。此外,交银施罗德、贝莱德、兴银基金等公司也发生了总经理变更。
董事长层面,多家机构领导层调整。易方达基金詹余引于3月离任董事长,由刘晓艳接任;中银基金章砚将于6月离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联动调整,显示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体优化。
业内分析认为,高管频繁变动反映了资管行业竞争白热化与业绩考核压力加剧。市场波动加大背景下,股东方对管理层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行业人才争夺也日趋激烈。。
随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管团队稳定性与专业能力将成为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如何构建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保持战略定力并持续创新,将是基金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悉,高翀的离任属于集团内人事调整,“另有任用,为升任”。作为工商银行控股的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稳健,战略定力与经营质态不会因个人调整受到影响。在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桂才的带领下,公司高管团队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