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的第49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于7月2日在线上播出。
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谈到贷款的问题时表示,如果看信贷的增速,M2的同比增速,还有社会融资的同比增速,处在低位。
在他看来这有几点原因:
第一,由于城投平台过去是用贷款,现在不用贷款,用的是发债,这一部分对银行的贷款需求有显著下降。同时房地产现在也在调整当中,需求也有显著下降。
第二,现在很多企业出海,很多需求去了境外。大家一直说逆全球化,过去的全球化这个词是西方语境下的,就是西方的全球化,西方现在自己逆了,但是中国的全球化现在刚刚开始,现在是中国的全球化,中国企业全面的走出去,基本上各个领域,甚至大中小的企业都开始在考虑全球化。这是需求,企业在国内不一定有投资需求。
第三,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一直,看待融资的思维也应该发生转变,不能够只看信贷,还应该看到信贷之外的东西,比如说权益融资的问题。
信贷的模式和没法产生足以覆盖利息的现金流那个阶段的企业,这个模式跟它是不般配的。即使银行再不规避风险,监管的要求使得他没法做到这样的企业的,而融资可以满足。
他举例称,在美国的小企业的成长当中,有非常多的既非股又非债的非标融资方式,所以这就是说我国家的融资生态还过于单一。
从银行能力的角度来说融资,他表示,过去银行的融资只要有地有房子抵给我,你干什么的,我不懂,也不需要懂,我就可以给你融资了。
“过去被一些媒体骂银行是当铺文化,其实海外的银行都是当铺文化,因为银行融资主要以收取抵押品为主来放贷款,不收抵押品的比例不是特别高的。中外的银行都是如此,中国的银行并不显得更特殊,甚至在最近几年国家倡导信用融资,我们信用贷款的占比在很多地方已经超过了海外的银行,比例比他们更高。”他说。
现在“砖头”靠不住了,该怎么给你融资?
鲁政委表示,得看清楚你的业务,为了看清楚你的业务,光懂财报还不行,要能看懂你的技术,要能看懂这个行业的前景,这个企业未来在行业里面的地位,这个技术不仅要是可行的,而且技术的经济性是最好的,有些先进的技术不一定在商业竞争当中能够胜出。“这个事对银行的要求水平太高了,过去银行招了大量的只是学金融的人,学经济的人,技术看不懂,当然也很难理解这些,一时半会让能力上来不是很容易。”他说。
谈到对于股市的判断,鲁政委表示,第一波出现的牛市一定是在港股市场,趋势性的意义上,港股的市场会比A股市场的牛市来得更早,更快。
在他看来,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升西降的问题,以前大家觉得如果想投海外资产,不知道该投谁家的,买股票就是买美股,没错的。买债不知道买谁家的,买美债,没错的。所以我们当把它当成一个天堂资产,就是安全资产在买,由此过去就超配了。
现在突然发现美国没有像我们想象中得那么强大,美国也没有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稳健和安全,他只是一个普通国家,他不是一个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的所谓一个世界的主宰者,超配就要减下来减下来去哪呢?
鲁政委表示,第一波最熟悉的就是先去欧洲,所以发现前一段欧股涨得也很好,欧洲货币的汇率升得也很明显,欧债涨得也可以。
第二波去日本,等到这些都去完了,那么去哪里?就要来中国,哪个地方来得最方便,那就是去香港。
“万亿的投资需求,我们要抓住这个时代变革的机遇,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承接它。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我们要让更多境内的去香港发股,而且香港是一个标准的注册制,只要价格合适,你愿意卖,你就随便来卖就行了,你就上市了。”他说。
有人说上市多了,会不会导致港股下跌,流动性承压,鲁政委表示并不是这样:芒格有一句话,说是去鱼多的地方钓鱼。好的企业去了那里越多,会吸引更多的钱来看人民币资产,来看港股的资产,这样来的钱就越多。
“所以,我觉得已经看到了最近类似于一些国内的龙头股票,国内已经让它去了,我觉得未来要更多让它们去。一些龙头股票过去是H股比A股便宜的,现在已经翻过身来了,就是它已经比A股要贵了。虽然这个继续涨下去,它能带动A股的上涨,它翻过身来了,大家觉得港股在涨,A股也要涨。”他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