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财政部网站周五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在报告中,财政部列出了下一步将要重点做好的六方面工作,其中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被列在首位。
财政部提到,要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界面新闻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加快从投资驱动转向科技消费驱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期,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就特别需要发挥消费对经济的重要引擎作用。同时,当前提振消费仍面临居民收入分配占比待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待完善、高质量供给不足等难题。
“接下来必须打通这些堵点,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意愿,从而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他强调。
财政部还提到,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9387.21亿元,发行进度超过今年限额的89%。
财政部近期表示,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除用于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外,还继续支持各地按规定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推动地方财政平稳运行。
除了提振消费和发挥好专项债稳增长的作用,财政部还提到,要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9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对界面新闻表示,四季度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收官季度,按惯例,四季度通常需要为明年众多投资项目落地实施打下较好的基础。
王运金表示,财政政策除了在提升赤字水平、增长政府投资规模、补充项目资本金等方面积极施策之外,建议加快推动“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运用更多财政资源支持5G、算力中心、智慧城市等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与此同时,建议加大力度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基建领域,创新多种合作模式,完善回报机制,提升投资效率与可持续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