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现场签到表上看到,11月2日下午一共有10家企业的11款药品参与价格协商,分别是、合源生物、复星凯瑞、凯兴生物、绿叶制药、驯鹿生物、山东新时代、天津红日、远大医药。其中,百济神州有2款产品进入价格协商阶段。
11月2日,2025国家医保谈判(下称“国谈”)进行到第四天。下午2点,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工作正式开始。
根据国家医保局此前公布的通过形式审查药品名单,2025年共有121个药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一家参与价格协商的企业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最终进入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环节的药品为24个。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现场签到表上看到,11月2日下午一共有10家企业的11款药品参与价格协商,分别是百济神州(688235.SH/06160.HK/ONC.US)、合源生物、复星凯瑞、凯兴生物、绿叶制药(02186.HK)、驯鹿生物、山东新时代、天津红日(300026.SZ)、远大医药(00512.HK)。其中,百济神州有2款产品进入价格协商阶段。
多位企业人士透露,跨国药企进入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名单的产品将在11月3日上午进行价格协商。
一位企业代表告诉经济观察报,11月2日下午的价格协商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的企业分别单独进场协商,参与协商的包括国家医保局和保司。
CAR-T“谈得很顺利”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参与价格协商工作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创新药目录,多家企业由老板亲自带队上阵。
3点15分,第一家企业完成价格协商。结束了45分钟的谈判之后,协商代表走出谈判大门,面带笑意。经济观察报问起价格协商结果,对方未直接回应,只说“还好”,随后步行离开。
3点30分,第二家企业的代表完成了价格协商,他们告诉记者:“谈完了,等结果吧。”
3点35分,合源生物首席执行官吕璐璐带领谈判团队走出谈判会场。与前两家企业代表的保守态度不同,吕璐璐带着爽朗的笑声告诉记者,谈得很顺利。
合源生物的CAR-T药物药品名为纳基奥仑赛注射液,此前定价为99.9万元/支,是国内价格最低的CAR-T药物。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合源生物是在第一家企业协商结束后才入场协商,协商全程只用了20分钟。
CAR-T药物以“天价”闻名,每针的价格在100万元左右,即便叠加各种优惠,每针价格也在50万元左右。过去几年,CAR-T药物曾多次尝试进入基本医保目录,均失败。
但CAR-T药物受到了商保创新药目录的欢迎。此前,多位专家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国谈前的专家评审环节,参与申报创新药目录的5款CAR-T药物在专家评审环节获得了一致通过。
经济观察报看到,复星凯瑞一名谈判人员在下午1点左右就来到场外等候,该企业也有一款CAR-T药物参与本次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该谈判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是第一次进行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创新药企都很关注协商进程,就想早点来看看。记者问起降价预期时,对方回答:“降幅当然是越低越好。”
比起降幅,更关心放量
根据2025年国谈方案,参与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的专家,主要由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业保险公司以及省级医保和人社部门推荐,其中价格协商专家组由商保专家与医保部门代表共同组成,意在推动医保与商保支付机制的协同衔接。
一位企业代表告诉经济观察报,他所在企业有一款肿瘤药进入商保谈判名单,在谈判前,国家医保局已经和企业沟通过两轮:“沟通时,医保局和我们提了一个预期降幅——15%。”
该代表说,今年是商保创新药目录设立的第一年,所以企业不太清楚这个目录后期执行落地的情况,同行也都不清楚目录未来的走向。
另一名代表告诉经济观察报:“创新药目录是新兴事物,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能给我们多少患者。但创新药目录到底要通过什么形式来实现市场放量,医保局和保司也模棱两可。”
“我们也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申报创新药目录的。”还有一位参与协商的企业人士也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商保支付机制仍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领域,其具体落地路径与报销流程尚需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有79个药品同时申报了基本医保目录和创新药目录。对于同时通过双目录评审的产品,将遵循“先基本医保谈判,后商保价格协商”的次序进行,即优先争取纳入基本医保,未成功者再转入商保目录谈判流程。
一家同时申报了基本医保目录和创新药目录的企业谈判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他所在企业参加双报的是一款肿瘤产品,但未被安排参加医保谈判,只进入了创新药目录谈判名单。
该谈判人员同样告诉经济观察报,企业最关注基本医保目录谈判的降幅,对创新药目录的关注点则有所不同。拟纳入创新药目录的药物一般为具备很高创新性、价格昂贵的药物,患者急需,同时国家医保局难以为其付费,因此,企业最关注的是纳入商保后能多大程度上让更多老百姓能用上药。
该谈判人员解释,商保药品的最终价格是根据商业保险的产品设计来具体确定的,不同保险产品的报销比例不同,参保人享受到的药价也会不一样。“作为企业方,我们很喜欢创新药目录,因为我们不需要直接大幅降价,能把前期巨大的研发成本收回来。让创新性高的产品大幅降价,对我们的创新是一种打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