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香港演员许绍雄病逝。微博和朋友圈里,这条消息很快刷了屏。回过头来看,吴孟达、周聪、黎宣、谷峰、曾江……近些年来,几乎每一位老艺人离世后,都会掀起一股怀旧的热潮。
有人说,大家不仅是在怀念这些演员,也是在怀念自己的青春和童年。不过仔细想一想,虽然是资深演员,但“许绍雄们”并不算是一般意义上的大牌明星。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他们念念不忘,甚至把他们当作逝去岁月里不可磨灭的印记?
说到底,这还是因为他们在荧幕上留下的印象实在让我们太难忘。许绍雄在职业生涯里几乎没怎么挑过大梁,可能在一部作品里出场的时间并不长,可能饰演的角色并不太重要,但这不妨碍他们在大小银幕上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其实很多人可能一下子都叫不出某个老艺人的名字,但只要看到他们的脸,就会瞬间记起他们的经典形象。比如一说到许绍雄,就会想起“欢喜哥”的那张笑脸。一说到吴孟达,想起来的画面就更是数不胜数。
这就说明,当一位演员告别舞台时,能流传下来的必然是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精神。回顾很多老艺人,包括港台老演员的职业生涯,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共通点:早年间拍戏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很大,演员像流水线一样连轴转也毫无怨言。从业者都非常自觉地要提高演技,既是为了求职业发展,也是因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份真正的热爱。
也正因为他们中的不少人从小苦出身,所以适应性极强,而且很接地气。近年来有不少老艺人都到各地的景区打工,其中也不乏我们比较熟悉的明星,比如马景涛、罗家英、江华等。一开始,也有人对此表达不理解,甚至有人嘲笑他们都“过气”了,是因为“落魄”了才被迫出来赚钱。
其实,对很多老艺人来说,这不过是换个工作场景和方式,没有什么大不了,并不存在“拉不下面子”的情况。如果说演员这份职业的要求本身就是娱乐大众,给大家带来好心情,那么在影视剧里和在景区里工作,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罗家英那么大年纪,身患疾病,照样能以唐僧的形象和游客互动;马景涛甚至因为天气的关系,一度在镜头前晕倒。
既然接下了一份工作,那就应该尽职尽责地把它做好;既然要饰演一个角色,就应该生动展现这个人物的独有特质,这才是演员这份职业的本义。
人们怀念许绍雄等老艺人的逝去,不仅是因为一张张熟悉面孔的淡去让人感伤,也是在怀念一个时代的创作土壤与精神气脉。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太明白什么是流量,什么是热度,可能也没有太多的粉丝,但他们都很明白,哪怕只出现在一两个场景里,哪怕只是站在画面的一个角落,都应该倾尽全力。
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很多由那些老艺人出演的经典影视作品,即便过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无数观众拿出来反复观看,而现在的许多热播剧却很难“出圈”。或许,许绍雄们留给观众的,不只是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还有他们对自身职业的尊重和敬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